於佑福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於佑福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时间:2025-07-05 12:47:47
於佑福 - 簡介
於佑福,女,天津人,1927年出生,女相聲演員,師承高德明,是相聲界第五代“壽”字輩的老藝人。
於佑福出身相聲世家,其父於福壽、其兄於�醫�、其姐於小福都是曲藝名家。於佑福4歲登台,1931年起同家人合作表演相聲,並曾與相聲泰鬥馬三立合作。後來,於佑福與馬三立的叔伯兄弟馬四立結為夫妻,在天津各地書場、茶社演出。
1940年,於佑福與劉寶瑞、劉連升、劉玉鳳、楊文華、馬桂元等一起在天津市河西區謙德莊元合茶社演出。
1949年,於佑福與閆笑儒、回婉華、王家琪、班德貴等一起在天津東興市場連記茶社演出,既捧也逗。
1952年,進入天津新成立的“相聲改進小組”。
1953年,於佑福拜高德明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新成立的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1977年,於佑福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
於佑福 - 生平
四歲學藝 十二歲養家
於佑福出生在相聲家庭,從小接觸相聲,就愛上了相聲。她4歲登台,12歲養家。到後來不能演出,退休了,還每天在家聽相聲。談起現在的生活,老人說:“在家基本沒什麽事,1993年腿摔壞後,就哪兒也不願意去,就喜歡每天聽聽相聲,我有這個癮啊。”⠀“我們家都是藝人,我的父親、哥哥、姐姐都是說相聲的。小時候睡覺前,我都會看他們練活兒。聽來聽去,就跟著父親學。到4歲時,我就會了那麽兩段,跟著他們一塊兒演出。”過去,天津演出場所集中地是“河北鳥市”,也就是現在的“大胡同”那塊兒。“那時候去鳥市演出,一般的演出是我姐姐,或者哥哥幫我捧哏。因為才4歲,他們就把我抱到凳子上。一來二去,我就愛上了這行。我12歲那年,父親和哥哥都因病過世了,我大姐也結婚了,家裏幾口人沒有飯吃,指著我掙錢養家。我就開始說相聲養家。過去演出,演員拿錢論‘份兒’。比如說一塊錢,咱十個人一人一毛,可我是小孩兒,分不了整份,隻能是零錢,就拿著這零錢回家,靠這零錢養家過日子。”⠀
與馬三立演《報菜名》
“那時候‘鳥市’的園子很多,除了說相聲,還有玩雜耍、拉洋片的。我漸漸長大了,也是在鳥市演出。園子多,演員也不少。”於佑福回憶,“當時有聲遠茶社、三友茶社、連興茶社、金華茶社等。我跟別人搭伴演出,這些園子都去過。連興茶社是馬三立的師弟、師哥們在演,這些都是‘桂’字輩的,包括高桂清、馬桂元、劉桂田、趙桂武等人。在聲遠茶社,有楊少奎、劉奎珍等。那時,我還跟馬三立演過一段兒《報菜名》。”⠀除了鳥市外,天津以前演出的地方還有謙德莊、東興市場等。“1940年的時候,我與劉寶瑞、劉連升、劉玉鳳、楊文華、馬桂元等一起在河西區謙德莊元合茶社演出。1949年的時候,在東興市場連記茶社,我與閆笑儒、回婉華、王家琪、班德貴等一起演,既捧也逗。1952年,天津成立‘相聲改進小組’。1953年,我拜高德明老先生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剛成立的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演出。1977我開始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直到1982年退休。”於佑福老人說。⠂
老相聲演員也會忘詞
回憶說相聲的趣事,於老說:“學相聲,講究背詞,不過,演員站台上了,真備不住有忘詞的時候。”⠀“相聲講究兩個人你捧我逗,你逗我捧,說話得合適、講究。跟其他工作一樣,得細致入微。相聲要背詞,你上台說得多好,你後麵不背詞,是不行的。“⠥幥憶,“相聲隊成立以後,當時的成員有劉文亨、趙心敏、劉玉鳳、王家琪等。那時候我一般專給王家琪捧哏,有時候也給別人捧哏。有一次就是給馮寶華捧。這捧哏也不容易,因為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麽情況,備不住演員忘詞。有一回說個段子《白吃猴》,故事講一個人逮誰吃誰,白吃不給錢。後來,人家幹脆就不下館子吃飯,就在家裏吃,意思是躲著他,見不著,他也吃不著了。可是,那天逗哏的說錯了詞,頭一句就是‘人家不在家裏吃’,接著又說著‘人家,在家裏吃!’把底下的觀眾給逗樂了,觀眾都是行家啊。當時,我就拿著把扇子,在他頭上打了一下,說‘變味兒了,也不成……’底下的觀眾都笑了。當然,我也有忘詞的時候。那次跟郭榮起的父親,也就是郭瑞林老先生一起演出《八扇屏》,我逗他捧。我背著背著忘詞了。這時候捧哏的也著急啊,他就提醒我,可是,這個是越著急越想不起來,提醒也沒用。哎喲,把我急的啊,急得我照著郭老先生的腦袋就打了一扇子,郭老先生跟我也急了‘你忘詞了,打我幹嗎啊?’這句話,底下觀眾更樂了。”
於佑福 - 聲音
“說相聲最忌諱的是嘴裏亂。”
點評相聲界現狀,於佑福表示自己最欣賞的是蘇文茂的相聲。“不愧是‘文哏大師’,說相聲嘴裏頭不亂。聽相聲的內行都知道,說相聲最怕亂,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什麽什麽都擰一塊兒了。可你這樣演完了,別人沒法兒演了。你把別人段子都給抓來啦,把各種段子裏麵比較不錯的包袱都揪一塊兒了,你倒是過癮了,別人怎麽演?相聲有個規矩,我說這段兒不能影響你那段兒。如果我說的這段兒影響了別人的那段兒,那人家還說什麽?按照過去的話,就是‘給人留飯碗子’。你也說美了,說夠了,人家還吃飯不吃飯?當然,現在也一樣,相聲藝術方麵也有個‘德’,你不能說我想怎麽樣,我想怎麽說。相聲有規矩,這段從頭至尾,哪兒挨著哪兒,情節、句子,哪兒在哪兒,這回說什麽,下回還是怎麽樣,這才叫做對。”⠀數來寶、竹板書近乎失傳
2009年2月26日,天津相聲名家陳鳴誌舉辦個人專場演出,於佑福表演的竹板書《十不足》受到歡迎。竹板書是由蓮花落發展而來,現在,已經鮮少見於曲壇。於佑福表示:⠢那段竹板書《十不足》是我小時候常聽我父親唱的,也就記得比較實在。”在老人記憶中,她父親那時候,演唱竹板書的藝人就不多。“現在這竹板書基本上沒有了,不僅僅是竹板書,現在連太平歌詞都很少。現在隻是在相聲裏有那麽幾段太平歌詞,但是真要單獨唱的,很少,幾乎沒有!現在唱的太平歌詞裏,也就《單刀赴會》、《酒色財氣》這兩三段。其他的,人都不會,都接近失傳了。過去在河北鳥市演出的楊少奎,他說相聲是焦少海的徒弟,他唱太平歌詞,還有劉奎珍。不過,現在都失傳了,沒有人真正唱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