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華的日軍隊伍裏麵,就有這樣一位日本軍人,雖然是清華團體中的一份子,但是他沒有和中國人民,動過一刀一槍。就是這樣一位特殊的軍人,在1972年9月25日中午的時候,再一次將要到達首都機場。而此時的首都機場也格外的熱鬧,因為周總理已經率領這一行人,馬早早的就等在了這裏。當然了,這一次來到中國之後,這名軍人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做日本首相,而這位軍人的名字叫做田中角榮。

看著飛機緩緩落下的時候,田中角中他們也已經從飛機艙中緩緩地走了下來,周總理還是站在原地,臉上露出了和藹的笑容,並且很紳士的伸出了右手,田中角中看到周總理的這個態勢,也急忙向前跑了兩步,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他們兩人的握手也就意味著曾經互相廝殺的兩個國家,現如今在政治局麵以及其他方麵將會迎來一番新的發展,也就意味著政治包袱早已經被甩在了身後,更何況東亞的政治格局,也將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同樣是坐落在東亞地區的國家,曾經的腥風血雨在這一刻都已經落下了帷幕,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將恢複正常。

其實中日之間的交往,可能令很多的人特別疑惑,為什麽中國會放棄之前和日方所簽訂的那些條約呢?又為什麽會放棄向他們要求賠償呢?並且田中角榮為什麽在這之後還要來訪華?要想揭開這一係列問題的真實麵目,我們就必須把時間向前推移,當我們來到第2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時,就會看到中國在當時所付出的代價,的確是特別慘痛的。抗日戰爭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並且也有很多的人員傷亡,除此之外我們國家的經濟損失也特別巨大。就在戰爭落下了帷幕之後,日本也給予了相應的賠償,但是他們所賠償的隻不過是40%而已。與此同時同盟國的成員們也受到了相應的賠償,就比如說國民政府也獲得了相應的賠償物資和軍艦合起來的數額已經達到了將近2250多萬美元。按道理說承受了如此大的損失之後,自然而然是要找他們進行賠償的,但是世界格局在這個時候卻突然之間發生了大幅度的轉變。

日本似乎一直都在追逐著美國的步伐,並且也稱美國為老大哥,但是美國在當時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要放棄向日本的索賠。就在1950年11月份的時候,美國在當時提出了一個通告,並且還告知了其他同盟國,而這也就是“對日合約七原則”,裏麵明確的表示要讓哥哥已經簽了字的國家放棄向日本的索賠,並且也不得再提出相應的要求。對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而言,蔣介石在當時看到了美國的強大,並且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之下,他在當時也簽署了《中日和平條約》,就在蔣介石於1952年4月份簽訂了這個條約之後,的確又給我們中國蒙上了一層羞辱。在時間的推移之下,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此時的中國所麵臨的就是百廢待興,在外交這一方麵也推出了很多的策略,最為重要的一個指引方案就是“一邊倒”。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之下,和蘇聯的關係特別的友好,在輕重工業這一方麵得到了他們的大幅度支持,加起來之後已經涉及到了165項,也正因如此,就被人們稱之為“156工程”。對待這個工程可千萬不要小瞧正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努力,所以才為我國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如此迅猛的技術轉移。當然了,這都得益於戰略家毛澤東主席的遠見。然而這樣的好景持續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中國和蘇聯之間的外交關係也開始因為一些原因變得惡化起來。在1969年的時候,珍寶島和鐵列克提,發生的一係列衝突,導致蘇聯在中蘇邊境這個地方排兵布陣所投入的兵力不低於百萬,並且還直接表示,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對我們中國采取一係列的行動,並且這樣的行動裏麵包括“核”。

在第二次大戰之後,蘇聯的實力是特別強大的,哪怕是美國在采取一係列行動的時候,恐怕也要忌憚三分。也正因如此,蘇聯的軍事實力以及所產生的威脅,在當時遠遠超過了日本。這是這樣的威脅,也被毛主席看在心裏記在心裏,所以毛主席就想到了一個“妙招”。在1967年的時候,中國和美國之間就陸陸續續地有了相應的接觸,就在前期做好了鋪墊之後,後期不管做什麽事情,看起來就相當於是行雲流水。中美關係得到大幅度改善的標誌就是尼克鬆訪華在1972年2月22日這一天,雙方的關係逐漸恢複了正常化。主動提出和中國建交之後,還拿出了他們比較謙卑的態度。

這是這一幕發生之後,讓剛剛上任的田中角榮也為之所動。緊接著才有了中日關係得以緩和以及恢複正常化的態勢。田中角榮訪華之後,東亞這個地區的局勢就發生了大幅度的轉變,就在9月25日這一天,一切看起來都是雲淡風輕的,並且這一天的太陽也格外的耀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也因為這一次的外交而發生了大幅度的轉變。其實就在日本首相訪華之前,周總理就已經通過了竹入義勝的通報,了解到了些許的消息。並且在當時也提出了,政治方麵的“三原則”。不僅包括著台灣問題,也包括著中國政府問題,除此之外還包括著日本和台灣之間的條約。至於這“日台條約”,在竹入義勝的眼中,要想達成共識還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周總理在當時完全沒有那樣想,反而還認為這是有可以商量的餘地,並且他也知道外交在談判的過程中就是雙方不斷交換籌碼的過程。

就在迎接田中角榮的當天晚上,一行大概有200多人,他們都在迎賓館釣魚台的18號樓下榻。當天晚上的音樂,一節上的菜品周總理都是親自過目的,演奏的音樂,也是他們日本高官家鄉的音樂菜肴,在當時是我們境內的淮揚菜。就在到訪者聽聞了自己的鄉音之後,還是比較興奮的,並且這個氣氛也是比較活躍的,然而就在接下來雙方交談的過程中,氛圍在一瞬間就凝固了起來。這是因為翻譯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對日本過去給中國人民添了許多麻煩表示歉意”。當這句話說出來之後,很多人的臉上都是特別憤恨的。而周總理在當時也隻是把眼睛閉上了,但是仍舊在聽他說什麽,雖然沒有當時就做出什麽樣的表態,但是周總理在握手分別的時候也問了他一個問題:“添麻煩究竟是什麽意思?”

就像日本人似乎一直都是重小節而無大義,他們把過去種種的做法都隻是用4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添了麻煩。這對於我們任何一名國人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就在這雙方交談的會議上,針對於“三原則”也展開了相應的討論,雖然過程特別的激烈,甚至還有爭吵,但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談判,雙方都在拚,盡全力的維護本國的利益。並且周總理也在一度質問你們到底是來談判的,還是過來和我們吵架的呢?從這些言語就可以看得出來,談判並不是特別的順利,並且難度還是比較高的。畢竟雙方都在等著對方先低頭先認輸。

而事情發生的轉機就在9月27日晚上,當時日本大平正芳外相,在已經很晚的時候了,突然提出要和我國的姬部長進行談論。雙方在談論的過程中態度還是比較和藹的,然而說到侵略戰爭的時候,突然之間就話鋒一轉。當太平外向說著這些話的時候,眼中甚至還有著淚,通過這些言語也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此行來到中國的目的的確是為了能夠讓中日關係有所緩和。同時也看得出來,太平正芳,也稱得上是為中日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並且他在這之後和周總理以及鄧小平同誌等人,保持的關係都是比較好的。所以在2018年的時候,他本人也被授予了一個獎章,名字叫做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然而具有跨時代意義見麵的就是和毛主席的相見就在9月27日的時候,大致的方針都已經確定了,下來田中角榮在和毛主席會麵的時候,雖然隻有15分鍾,但是田中角榮還是10分拘謹的。當時已經79歲的毛主席,按照之前所商量好的那些政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就在9月29日上午10時的時候,《中日聯合公報》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至此,兩國的邦交就開始步入正常化的態勢。